既然高體溫對身體有如此種種好處,與它對立的低體溫自然也會對身體產生一些影響,這些影響則多半是負面的。
一、容易產生輕度疾病
具有調節體溫機能的腦下視丘,同時也是控制自律神經及激素的中樞。因此,低體溫會影響自律神經功能以及激素平衡,進而引起肩膀僵硬、頭痛、暈眩、手腳冰冷等癥狀。另外,體溫偏低與月經不調、經前癥候群等婦科病也有關聯。
二、免疫力降低
侵入人體的細菌及病毒要由體內的白血球來對抗,但每當體溫降低1℃,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會減少37%,因此體溫較低的人,在季節交換時比較容易感冒。
三、基礎代謝率下降
體溫升高1℃,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12%。而低體溫則讓你不易消耗熱量,也會讓細胞的新陳代謝率衰退、肌膚變差。
四、低體溫的肥胖謎團
低體溫不但是疾病的根源,也是減重的大敵。
因基礎代謝下降而造成的肥胖,最突出的便是臀部及小腹的贅肉。
而低體溫的人,血液難以循環至末梢血管,因而影響新陳代謝的順利進行,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,脂肪也不易燃燒,以致成為易胖體質。
基礎代謝下降,消耗的熱量減少。即使吃相同的食物,低體溫的人較高體溫的人更容易發胖。18~29歲女性的平均基礎代謝量為每天5022焦,12%就是603焦,相當于1碗飯的熱量。日積月累,體脂肪當然會增加。
科學研究發現,體溫每上升1℃,基礎代謝會提高13%。體溫過低,就可能意味著你的代謝系統不太靈。
血液和循環系統是體溫維持的重要組織,我們人體有著約60兆個細胞,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它們所需要的營養和氧氣,并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。
而血液中的白細胞,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清除入侵人體的細菌和病毒,是我們的第一道免疫防線,在體溫高時,血液的流速也會加快,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的發現體內的異常,并作出相應的免疫應答,把病原體早早的清除。
相反,體溫下降則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,血液的流速就會放緩,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會因此大打折扣。